English

聆听科学名家的声音

2000-09-13 来源:中华读书报 □本报记者 王洪波 我有话说

近年来科普书出版了很多,出版形式也日见多样化,去年8月份以来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陆续推出的“名家讲演录”则是国内第一套采用口袋书形式的高品位科普书。继去年出版12种之后,日前“名家讲演录”又有包括贾兰坡的《人类起源之我见》、何祚庥的《清除邪教再生的土壤》等8种新书面世,使这套书的总量已经达到20种。

“名家讲演录”的策划人、责任编辑是天文学家、科普作家卞毓麟教授。1998年,他从中国科学院北京天文台南下加盟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。这套“名家讲演录”就是这位老科普人的新奉献。

“近年来,我们翻译出版了许多国外科普名著,国内科学家和科普作家也写作了不少读者喜爱的科普书。但是,对于生活在快节奏中的现代人来说,往往不容易挤出足够的时间阅读大部头的图书。于是,我们想,那么能不能请学识渊博、造诣深厚的著名科学家写作一些二、三万字的通俗小册子,让读者只花短短几个小时即对某个科学领域有个大概的了解呢?”卞毓麟这样解释他们出版这套书的初衷。“这就相当于请科学家作了一场两个小时的演讲。不过,能真正到场听演讲者非常有限,但如果以图书的形式出版,那‘听众’就会成倍成倍地增加,而且,任何读者在任何地方任意时间都可以‘听’这场报告,因此扩展了传播的范围。”“名家讲演录”抓住现代人的阅读习惯进行策划,使这套书在众多的科普图书中具有鲜明特色。首先,这套书作者层次较高,首批图书的作者全部都是中国科学院、中国工程院的著名院士,其中包括中国科协主席周光召,中国工程院前任院长朱光亚,现任院长宋健,中国科学院院长路甬祥,国内唯一的“市长院士”徐匡迪,科学史界唯一的院士席泽宗等。每本书的作者在所在领域都是一流的,读者阅读这套书就像直接“聆听”来自中国科学最高层的声音;其次,每本书均篇幅短小,一般仅约2万字,即使再忙碌、再没有时间的读者也能挤出时间来阅读;第三,该套书采用64开本,读者可以揣在口袋里或夹在手包里,在等车的间隙、地铁里乘车时随时拿出来阅读;第四,全套书每书一题,便于读者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题目购书,同时,书后每位科学家都给出了若干推荐读物,读完该种小册子感觉意犹未尽的话,还可以找相关图书阅读。

在新出的8种书中,贾兰坡教授以92岁的高龄,写作了《人类起源之我见》,集中阐述了他对古人类学一些重大问题的看法;何祚庥院士在《清除邪教再生的土壤》中列举大量典型事例剖析了伪科学、伪气功、邪教的实质和危害;夏商周断代工程首席科学家李学勤在《甲骨百年话沧桑》中阐述了甲骨揭示的殷商社会文化风貌以及当时的天文、气象等;赵寿元教授在《造福人类的遗传学》中对基因工程、该不该克隆人以及遗传学涉及的各种社会问题作了精辟分析;孙儒泳院士在《生物多样性的启迪》中向公众介绍了保护濒危物种和人类生存环境这一时代性话题,等等。

“名家讲演录”出版以来,媒体称赞这套书是“装在口袋里的科学思想”、“把院士带到你身边”、“读其书,睹其人,好像大师们在面对面向你讲述,和蔼而又亲切”。人们购买也非常踊跃,去年出版的12种首印5000册已经销售一空,出版社现已加印应市。

据介绍,“名家讲演录”的选题和规模都设计为开放型的,第二批刚刚问世,第三批又在紧张的运作之中,并有望于明年推出。相信长久坚持下去,这套书当可自然形成一套科普类袖珍万有文库。

手机光明网

光明网版权所有